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63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101篇
环境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PPPs) allow the Indian Government to leverage private capital for meeting the widening demand-supply gap in the provision of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The private sector, however, prefers to limit the participation to financially attractive projects only, thereby resulting in patterns of infrastructure creation impeding the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PP procurement process should focus on incentivising the private sector for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concentrating on ensuring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on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based PPP-specific framework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to facilitate assessment of PPP projects'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framework development was based on a holistic approach to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and subsequently valida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key stakeholders in the Indian PPP programme. This framework will provide the decision makers with appropriate decision aid for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in the PPP procure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52.
2011年9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立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在深刻学习、理解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必须要做到“四个坚持,一个加强”。  相似文献   
5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办理站点的优化配置,涉及到需求分布、设置地点、区域规划、环保要求、业务功能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分工、衔接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析了已有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整合优化模型的不足,首先从铁路部门角度综合考虑现有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各方面条件,进行多准则决策评价,从运输需求者角度考虑运输方式多属性决策,进行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综合效用评价,并基于投资成本、环境风险、运输效用和区域公平性等方面构建了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优化配置模型,为了有效解决多站点、多需求、多区域、多目标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优化配置模型因素复杂、规模大、层次多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54.
城市公共区域人群高度聚集且流动性大,紧急状态时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拥挤踩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负面影响。在FIST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以人员密度(D)、人员特性(C)、人与人的相互作用(I)以及人群聚集环境(E)作为表征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的基本参数,接下来对四个参数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分析。第一,利用人群监控技术估计人群密度;第二,通过现场监测网络得到的人群压力值来表征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强度;第三,忽略了个体差异对人群整体的影响;第四,把公共场所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影响因子归结为综合扰动强度,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表征了这种强度的大小。最终建立了描述人群聚集风险的DICE模型。同时,给出了人群密度阈值、人群压力阈值以及人群聚集风险的总阈值及其判断标准,整个工作将人群聚集风险实时定量及管理技术推向了实用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5.
当前国内外对企业组织学习和危机管理的研究都已经较为成熟,在经历了几次大的危机之后,公共危机管理引起了我国许多学者的重视,但是关于高校危机学习的研究开展并不多,而国外的学者已经先一步提出了危机学习的概念并取得一些进展。随着危机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频率越来越高,高校必须要学习掌握应对危机的方法,并以此来教育学生。然而,无论是在危机管理中还是在组织学习中,知识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本文以理论研究的方式,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危机学习中知识管理的研究,希望能对高校危机学习的更深一步探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6.
火灾频发暴露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脆弱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剖析近来我国火灾事故频发的原因,以上海"11·15"火灾事故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事件灾害过程和行为特征。结果提示:事件过程所暴露的风险管理疏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应急准备欠缺和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现象,凸显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系统脆弱性。系统脆弱性可能是导致"11·15"火灾事故发生与成灾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系统脆弱性存在实质是公共安全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建议应从制度化建设入手,注意克服系统脆弱性,以加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7.
公众参与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参与者在风险管理中的不同作用,将公众划分为个体公众、社会团体、专家学者、新闻媒体4个类型;从风险管理的3个阶段(预防与准备、应急响应、事故恢复)出发,对各阶段具体工作中所需要的公众参与者类型、参与内容及形式进行了探讨。该研究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
关于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供给主体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的社区性公共物品属性出发,说明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不应完全由政府供给。通过梳理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多元化供给的观点,并初步探讨了各供给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9.
针对规划环评的特点,通过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评案例分析,就如何保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只有做到广泛的公众代表性、有效的公众参与形式、科学的问卷设计、合理的反馈意见处理,才能发挥公众参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Fiscal spending and the environment: Theory and empir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economic crises, governments often increase fiscal spending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While the fiscal spending surge may be temporary, spending composition is often altered in favor of expenditures on social programs and other public goods which may persist over time. We model and measure the impact of fiscal spending pattern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a reallocation of government spending composition towards social and public goods reduces pollution. However, increasing total government spending without altering its composition does not reduce pollution. We empirically test these predictions for air and water pollutants showing that they are fully suppor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